首页 > 國際粵語 > 粵語動態

岭南文化式微,旗帜鲜明地支持广东人“撑粤语”

岭南文化式微,旗帜鲜明地支持广东人“撑粤语”

©凤凰网   2019-04-10  ❤  ☁0

2010年,广州市政协一份关于增加电视台普通话播音时间的提案,引发了一场关于“粤语存亡”的大争论。时隔一年有余,“推普限粤”再起风波,广东省政府近日颁布政令,规定由明年3月1日起,广东媒体粤语播音须报批,拒不改正者主管将受处分。

广州江南西地铁站“撑粤语”游行示威

然广东的几家电视台相继表示表示推普新规对市民看粤语节目影响不大,但事态的最终发展还得看明年3月份的落实情况,可以想见的是,新规已经引起了很大一部分粤语使用人群的反感和不快。全国那么多地方有方言,同样的规定也普遍存在,为何单单“粤语播音需报批”会成为新闻,它究竟有何特殊?

虽然广东的几家电视台相继表示表示推普新规对市民看粤语节目影响不大,但事态的最终发展还得看明年3月份的落实情况,可以想见的是,新规已经引起了很大一部分粤语使用人群的反感和不快。全国那么多地方有方言,同样的规定也普遍存在,为何单单“粤语播音需报批”会成为新闻,它究竟有何特殊?

广州“撑粤语”海报

粤语使用人数众多,与绝大多数广东人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粤语的传播范围有多广,看一看使用粤语的人数就知道。目前广东省大概1亿人口当中, 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有6700万,加上广西粤语使用人数大约为2500万,香港700万,澳门55万,泰国500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00万,美国和加拿大200万,全球将近有1.2亿人口使用粤语。

力挺“粤语”的韩志鹏认为:粤语与本地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如果粤语没落,生活方式也会随之改变。他还担心广州人到时会因此而集体失忆。此前更是有评论指出, 不要小看割向粤语的每一刀,不要轻视民众的每一次呼声。一所小学对粤语的封杀令,表面上看去无关全局,但是这一刀下去,扼杀的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在某种程度上阻断了孩子们进入粤语这种生活方式的成长之路;一个电视台删减几个粤语节目,表面上看去无伤大雅,甚至为了某些名义还显得有些必要,但是这刀一旦出鞘,收回来却不容易,因为明天、后天还有更多更为重要的“名义”催生更多的刀子。

粤语不仅是岭南文化的载体,而且是维系华人华侨的纽带

另一方面,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杨小彦教授则表示,粤语一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且是连接广东与港澳以及东南亚华侨的重要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全国范围内,几乎已没有什么方言的影响力可以和粤语媲美。电视台用普通话播音在其他地区早已是司空见惯之事,为什么在广东,出现这种事情乃至规定竟会如此轰动呢。

具体来说,现在,在广东地区的所有电视台、电台中,普通话的频道、节目数量和时段都不少,而粤语的频道和节目则并非是太多了。在广州城市景观日新月异、文化旧貌急剧变为商业新颜的今天,粤语几乎成为了地方文化的最后立身之处。在以上种种背景下,以一种公权力的决策提案来压缩广州电视台的粤语频道,或者在未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出台“粤语播音需报批”的规定,其意义都有可能被急剧地放大。舆论和民意都认为,地方政府提出或者出台这样的决策,难免给人一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感觉。
 

加之近年来岭南文化式微,更是加剧了粤语圈“狼来了”的焦虑

最后,粤语圈的人之所以变得“敏感”起来,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移民、“新客家”大量涌入,北方文化迅速渗透和浸染,使得岭南文化的发展空间萎缩,无形中加剧了粤语圈的文化焦虑。基于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还曾说过“岭南文化不要断送在我们手里”之类的话。

说到底,无论是“推广普通话”、还是“保卫粤语”,“粤普之争”的背后是对岭南文化式微的恐惧和对本土文化保护不力的担忧。因此,在看似“狼来了”的不必要忧虑中,更应该寻到并宽慰那份亟须被理解的焦躁情绪。


本文来源:凤凰网 。如侵权,请把本文相对应的原创链接及文章作者证明发至邮箱admin@yuetol.com,核实后本站即删除。



网友回应 更多回应(0)


✎发表回应 默认免登陆匿名发表